AG电投厅·官方(中国)

行业新闻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央行行长易纲再发声:银行业利差处合理区间利于维护金融稳定 坚持分业经营格局

分享到:
2021-10-22 浏览:2871

10月21日,2021年金融街论坛年会继续举行。当晚,在“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”论坛上,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围绕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进展,以及对下一步引导市场资金支持绿色发展的安排发表看法。

易纲此次演讲中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发表了诸多重要看法,尤其是关于当前银行业利差水平、分业经营等问题的观点可谓信息量巨大。先看本次讲话要点:

1、现阶段,利息收入在我国银行业收入中仍占有较大比重,保持正常货币政策,保持利差水平处于合理区间,有利于促进银行体系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增长服务,也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。

2、未来,我们将继续坚持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,强化风险隔离体制机制建设,维护金融系统稳定运行。

3、(针对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)的附加监管指标要求总体适当。这些安排既可以有效促使银行做好资本规划,增强抗风险能力,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资本补充压力,有助于避免信贷紧缩效应,有助于维护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。

4、央行正在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,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,支持清洁能源发展,强化能源总体的供应能力。


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要求不会产生太大的资本补充压力


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规模大、复杂性高、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,在金融体系中提供关键的金融服务,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平稳高效运行有着重要影响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分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(G-SIFI)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(D-SIFI)。前者是由国际组织认定的,后者是由本国监管当局认定的。

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,为更好促进金融稳定、防范金融风险,金融稳定理事会(FSB)从2011年开始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,一共有30家,在2013年又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名单,一共是9家,并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。目前我国工、农、中、建四家银行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分别被选入上述名单。

我国高度重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工作。在2018年发布了《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》,建立了总体制度框架。近期央行和银保监会公布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,明确了附加的监管要求。19家银行中有6家国有商业银行,9家股份制银行和4家城商行,他们的资产加起来占银行业总资产的60%。

结合当前的银行资本水平看,上述附加资本要求对首批入选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的19家银行来说压力并不大。

易纲也表示,认定系统重要性机构并完善相关监管制度,有助于抓住重点,更好促进金融体系整体稳定。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,央行始终把握平稳过渡,维护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的要求。总体来看,19家银行的覆盖面总体合适,附加监管指标要求总体适当,比如资本充足率方面,目前19家银行均已满足了监管要求。同时,还对不同组别的银行设置差异化、阶梯式的监管指标,并设置1年多的过渡期。

“这些安排既可以有效促使银行做好资本规划,增强抗风险能力,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资本补充压力,有助于避免信贷紧缩效应,有助于维护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。”易纲称。


利差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利于维护金融稳定


除了要平稳过渡,维护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外,实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还离不开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。

易纲就表示,稳健的银行体系离不开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。过去几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力度很大,对于化解信贷周期风险起到了很大作用。其中,银行收入的稳定增长为不良贷款核销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“现阶段,利息收入在我国银行业收入中仍占有较大比重,保持正常货币政策,保持利差水平处于合理区间,有利于促进银行体系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增长服务,也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。”易纲称,银行可以用这些收入,一方面补充资本金,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核销不良资产,同时还尽量地降低贷款成本,为实体经济做好金融服务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易纲上述针对“保持利差水平处于合理区间”的阐述有着重要意义。其言外之意,暗含着银行业利差水平不能过低,否则不利于银行支持实体经济,更不利于维护金融稳定。

实际上,近年来,随着贷款利率的不断下降,以及银行存款等负债成本的刚性,银行业净息差不断下降。东吴证券研报曾分析,上半年净息差仍然疲弱,考虑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,总体判断是贷款利率难以回升,所以净息差没有反弹空间,预计2021年全年净息差将走平或微幅下降。

再鉴于当前PPI仍在高位运行,业内普遍认为货币政策短期内难现政策利率“降息”,下半年银行业净息差水平有望保持稳定。

此外,为维护金融系统稳定运行,易纲强调,要继续坚持金融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。过于复杂的金融业务和产品设计会干扰风险定价并加速风险传染,我国金融业坚持分业经营,混业程度和业务复杂性相对较低,经营总体稳健。

“未来,我们将继续坚持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,强化风险隔离体制机制建设。”易纲称。


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强化能源供应能力


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,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发挥巨大作用。易纲表示,央行一直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相关工作。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实践,为更好地引导市场资金支持绿色发展,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。

一是完善绿色分类标准。今年,央行牵头修订了《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》。近期,计划与欧盟有关部门共同发布《中欧绿色金融共同分类目录》,促进绿色资金跨境流动。

二是加强气候信息披露。近期,央行结合有关国际经验和共同标准,制定发布了《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》,指导金融机构披露碳排放等信息。

三是管理气候相关的转型风险。易纲透露,央行正在组织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。金融机构也应积极通过环境风险分析主动评估和管理相关风险。

四是完善碳排放定价机制。目前我国全国性的碳市场已经开始运行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,有利于最大化碳排放价格的激励约束。金融机构可开展积极的研究和探索。

“央行正在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,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,支持清洁能源发展,强化我们能源总体的供应能力。”易纲称。

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6月末,我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4万亿人民币,同比增长26%。截至今年9月末,我国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.1万亿人民币,同比增长35%。

最后,易纲表示,今后,央行将继续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政策框架,维护好金融稳定。也期待中外系统重要性银行能够共同建立气候友好的愿景目标,带动更多的市场资金支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。

 

本文来源:证券时报网

免责声明: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仅供参考、交流等非商业目的。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请AG电投厅删除。

 


友情链接:百度一下 搜索 360搜索 网站首页
AG电投厅